電梯交通配置概念及發展概況
1 電梯交通配置概念
電梯選型配置是電梯交通配置的中心內容。電梯交通配置是指電梯交通系統分析,電梯交通配置設計, 電梯選型,電梯生產、安裝和維修全過程,以及電梯電源設計等。從建筑設計上講,電梯交通配置過程作為建筑設計過程的一部分并不顯得突出, 甚至在過去一段頗長的時期里,常常被人忽略,認為這個工作可有可無。從實用上講,電梯交通功能作為建筑設計的大樓的整體功能的一部分,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大樓如果沒有順暢的快捷的垂直交通輸送,那人們是一種何等的心情!大樓就等于癱瘓了一樣!隨著高層建筑和智能建筑的興建和發展,對電梯交通配置的要求越來越高,電梯交通配置技術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2 電梯交通配置發展概況
一、電梯的發展
在人類生產發展史上,電梯是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而出現和發展的。電梯(elevator, lift),名符其實的電梯,于1889年出現。在此之前,應該叫做升降機。再之前,應該叫做絞車。電梯的發展大體上可分為如下五個階段:
(1)13世紀前的絞車階段。在人類的遠古時代就出現了絞車。文獻記載,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古代的埃及人使用絞車搬運石料建造金字塔。
(2)到19世紀前半葉的升降機階段。這個時期,絞車被以蒸汽為動力的、具有簡單機械裝置的升降機代替了。這個時期的升降機以液壓或氣壓為動力,安全性和可靠性還無保障。
(3)19世紀后半葉的升降機階段。從1852年起到1889年前的這一階段,突出代表是埃利沙·古利普斯·奧梯斯(Otis)本人和奧梯斯公司的工作。1852年,奧梯斯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制成了安全升降機;1853年成立奧梯斯兄弟公司。1885年,建筑家W·L·杰尼開始采用鋼架結構,從此人類開始建造高層建筑物了。
(4)1889年電梯出現之后的階段。1889年12月,奧梯斯公司研制出用電力拖動的升降機——真正的電梯,安裝在紐約市Demarest大樓中,運行速度0.5m/s。以后出現了大量的、一系列的電梯技術。這一階段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
(5)現代電梯階段。從1975年開始的新的電梯階段,以計算機、群控和集成塊為特征,配合超高層建筑的需要,向高速、雙層轎廂、無機房等多方面的新技術方向迅猛發展,電梯交通系統成為樓宇自動化的一個重要子系統了。
二、電梯技術的發展
電梯控制技術的發展經歷了手柄開關控制、安鈕控制、微驅動平層控制、集選控制、交流雙速控制、直流變壓調速控制、交流調速控制和計算機控制諸階段。在我國,電梯所用原器件在1965年以前,控制裝置以電磁元件為主。從1975年起,大力推廣晶體管和晶閘管技術。1980年以后,代替電磁繼電器元件的是計算機、功率電子學和各種傳感技術元件??刂剖侄螐挠媚M量作控制量,到用數字量作控制量,并要變成全數字量的速度控制系統。電梯控制技術將向高性能方向發展,即向可控硅供電直流高速電梯、交流調速電梯、VVVF控制的交流高速電梯、計算機控制的電梯及無機房電梯方面發展。
三、電梯交通配置的發展
電梯交通配置技術伴隨著電梯工程應用的發展而發展。大約在20世紀20年代,出現了電梯交通配置的統計特性理論。所謂電梯交通的統計特性是指用統計學方法研究電梯交通系統的統計規律。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期,電梯交通配置的統計特性理論已基本定型,盡管個別部分還在繼續發展和拓寬。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1975年)以后,從電梯交通配置的統計特性研究階段過渡到對其動態特性理論研究階段。所謂電梯交通動態特性是指: 用模糊邏輯、專家系統、神經網絡等智能控制技術研究電梯交通系統的非線性、模糊性、不確定擾動等特性, 實現電梯交通最優配置。其中,模糊控制技術是電梯群控系統的核心技術。研究電梯交通動態特性, 主要是研究電梯群控系統的設計、配置、運行和管理, 提高輸送效率,使之成為大樓(特別是智能大樓)整體功能的一部分。由于研究電梯交通變量的統計性質,是掌握電梯交通配置技術的基本出發點,也是掌握電梯交通動態特性的基本出發點。因此,研究和掌握電梯交通的統計特性配置理論,即我們常說的電梯選型與配置技術,是我們要掌握的中心內容,也是我國當前最急需掌握和推廣的電梯交通配置技術的內容。